刚性连杆连接件
创建刚性连杆
例如,在框架模型中,刚性连杆在两个梁之间或梁和板之间传递力。 在框架装配的结构研究(线性静态、线性屈曲、正则模态或谐波响应)中连接散开的梁时,需要刚性连杆。
手动和自动刚性连杆连接件命令在热研究中不可用,因为刚性连杆不参与热载荷传递。
-
创建研究时可以自动添加刚性连杆。
-
通过选择自动
命令可以自动添加刚性连杆。
-
使用手动
命令可以手动添加单个刚性连杆。
对于此类具有梁网格类型的框架模型的线性静态研究,
俯视图和侧视图显示梁研究输入:总力载荷、固定约束和自动生成的刚性连杆梁连接件(由洋红色圆圈标识)。
动态分析研究(谐波响应和正则模态研究)不需要完全约束模型以进行求解。 但是,结果的可靠性不如确定的性线性静态研究。
如果同时为梁模型创建谐波响应研究(或正则模态研究)和线性静态研究,则必须完全约束模型。
框架模型中的自动梁连接件
为结构框架模型创建仿真研究并选择框架几何体时,会从梁路径的相交处抽取梁曲线,且会在需要时自动应用刚性连杆。
-
梁曲线(浅蓝色)
-
刚性连杆(深蓝色)
每个刚性连杆均是两条梁曲线之间的两点连接:
可以使用以下任一方法在框架装配中自动创建刚性连杆:
-
为梁模型创建新研究时,可以指定 QY CAD 仿真自动创建梁曲线之间的所有刚性连杆连接器。 可以通过在创建研究对话框的连接器选项区段中选中最大刚性连杆长度复选框来执行此操作。
显示的默认最大刚性连杆长度值等于共面梁的最大梁横截面的长度。
注释:无论是在创建研究时自动创建刚性连杆,还是使用自动命令自动创建刚性连杆,都建议使用最大刚性连杆长度的默认值。此值基于框架模型中使用的梁。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应产生完全约束的模型。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调整最大刚性连杆长度以约束模型。
-
对于现有的梁研究,可以选择仿真选项卡→刚性连杆组→自动命令
,然后选择并接受所有部件。
示例:
调整最大刚性连杆长度以约束模型
创建刚性连杆后应验证模型是否已完全约束。
无论是在创建研究时自动生成刚性连杆,还是使用自动命令自动生成刚性连杆,都建议使用最大刚性连杆长度的默认值。此值基于框架模型中的梁,并等于共面梁的最大梁横截面的长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应产生完全约束的模型。
-
如果使用默认最大刚性连杆长度值完全约束模型,请勿更改默认值。 增加默认值可能会创建不需要的刚性连杆。
-
如果使用默认值不能产生完全约束的模型,则将该值增大到当前值的 3 到 4 倍,然后检查模型是否完全约束。 继续增大该值可能会导致创建不需要的刚性连杆。
-
如果在将默认值增大到当前值的 3 到 4 倍后未获得完全约束的模型,则使用以下方法确定需要连接件的位置,
在尝试求解研究之前,有两种方法可以检查模型是否已完全约束。
-
目视检查模型以检查缺失的刚性连杆。
-
为模型创建正则模态研究并求解。 查看正则模态分析结果时,使用动画命令可显示与模型相关的断开连接的梁曲线。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动画播放仿真结果。
要在通过目视检查或正则模态分析确定的断开连接的梁曲线之间添加缺失的刚性连杆连接件,可使用手动刚性连杆命令创建各个刚性连杆,直到模型已完全约束。
框架模型中的手动刚性连杆连接件
对于所有梁路径不相交(梁曲线散开)的实例,自动创建链接时均不予考虑。 例如,当成员经过修剪或具有不同横截面时,与运动副相关联的成员的节点可能不会重合。 这可能会导致欠约束研究。
要消除欠约束几何体错误并求解研究,可以利用仿真选项卡→刚性连杆组→手动命令 在不相连的梁之间手动创建刚性连杆。
替换模型中的梁时,也可使用手动方法在两个梁之间创建刚性连杆连接器。
要了解如何使用手动命令,请参见手动定义刚性连杆。
修改刚性连杆连接件
仿真研究导航器窗格中的刚性连杆节点列出所有自动和手动创建的连杆。 刚性连杆连接件在“快速选取”中也可选。
可以高亮显示并选择模型上的各刚性连杆,然后使用仿真窗格中的快捷命令删除或重命名刚性连杆。
要选择模型上的刚性连杆:
-
在仿真窗格中,单击单个刚性连杆节点以查看其在模型上的高亮显示。
-
放大并悬停在高亮显示的连杆上。
-
显示快速选取指示符时,右键单击以显示“快速选取”列表,然后从列表中选择刚性连杆。
更新原有梁研究
打开框架模型的梁研究时,请注意之前通过自动命令生成的刚性连杆显示在仿真窗格中。
要利用增强的刚性连杆创建算法,可以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
使用自动连杆创建方法创建新研究。
-
删除现有研究中的原有刚性连杆,然后使用自动命令重新创建它们。
例如,相交的延伸梁曲线之间的此类刚性连杆不是必需的,并且不再通过自动命令创建:
© 2021 UDS